【国名】加纳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Ghana)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黄、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黄色部分中间是一颗黑色五角星。红色象征为了国家独立而牺牲烈士的鲜血;黄色象征国家丰富的矿藏和资源;也代表加纳原来的国名“黄金海岸”;绿色象征森林和农业;黑色五角星象征非洲自由的北极星。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被一个镶金边的绿色圣乔治十字分为四部分:左上角为蓝地上交叉着金色官杖和出席仪典时用的金剑,象征地方政府;右上角的蓝色波纹象征海洋,城堡象征国家行政机构;左下角为一棵可可树,右下角是一个矿井,均象征国家的财富。绿十字中心是一只金色狮子,象征加纳和英联邦之间的联系。盾徽上端有一颗镶金边的黑色五角星,寓意同国旗;两侧各有一只展翅的雄鹰,其脖子上系着国旗三色的带子并各挂一颗黑五角星;底部的金色绶带上用英文写着“自由和正义”。
【独立日】3月6日(1957年)
【国家政要 】总统约翰·阿塔·米尔斯(John Atta Mills) ,2009年1月当选。
【自然地理】面积23.85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临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全境大部地区为平原,东部有阿克瓦皮姆山脉,南部有夸胡高原,北部有甘巴加陡崖。最高峰杰博博山海拔876米。最大河流为沃尔特河,在加境内长1100公里,下游筑有阿科松博水坝,在境内形成巨大的沃尔特水库,面积达8482平方公里。沿海平原和西南部阿桑蒂高原属热带雨林气候,沃尔特河谷和北部高原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加纳不仅因盛产可可而赢得“可可之乡”的美誉,还因盛产黄金而被赞誉为“黄金海岸”。
【自然地理】面积23.85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临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全境大部地区为平原,东部有阿克瓦皮姆山脉,南部有夸胡高原,北部有甘巴加陡崖。最高峰杰博博山海拔876米。最大河流为沃尔特河,在加境内长1100公里,下游筑有阿科松博水坝,在境内形成巨大的沃尔特水库,面积达8482平方公里。沿海平原和西南部阿桑蒂高原属热带雨林气候,沃尔特河谷和北部高原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加纳不仅因盛产可可而赢得“可可之乡”的美誉,还因盛产黄金而被赞誉为“黄金海岸”。
【人口】约2400万,全国有4个主要部族:阿肯族占全国人口52.4%,莫莱-达戈姆巴族占15.8%,埃维埃占11.9%和加—阿丹格贝族占7.8%。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埃维语、芳蒂语和豪萨语等民族语言。居民69%信奉基督教,15.6%信奉伊斯兰教,8.5%信奉原始宗教。28%的人口生活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1.25美元的贫困线以下。加纳早在2006年就阻止了贫困的深化,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提出的2015年制止贫困深化的年限提前了9年。
【首都】阿克拉(Accra),人口约200万(2005年估计)。 最高温度23至31℃(3、4月),最低温度22至27℃(8月)。
加纳共和国首任总统恩克鲁玛塑像。 |
【行政区划】全国共设10个省,省下设有110个县。
【简史】古加纳王国建于公元3—4世纪,10—11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从1471年起,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的殖民者相继入侵加纳,他们不仅劫掠加纳的黄金、象牙,还把加纳作为贩卖黑奴的据点。1897年,英国取代其他国家,成为加纳的主宰,称加纳为“黄金海岸”。1957年3月6日,黄金海岸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加纳。1960年7月1日,加纳共和国成立,仍留在英联邦内。
政 治
现行宪法于1992年4月26日由全民公决通过。宪法规定,加纳是一个民主国家,致力于实现自由和公正,尊重基本人权、自由和尊严;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4年,可连任一届;内阁由总统任命,议会批准;议会需在通过法案并得到总统同意后方可行使制宪权;司法独立,有解释、执行和强制执行法律的权力。议会实行一院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有立法和修宪的权力。议员经全国选举产生,任期4年。
军 事
1957年3月独立时建立陆军,1959年建立海军、空军。总统为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聘用英、加拿大等国顾问或教官参与军队训练和军官培训。装备主要来自英国等西方国家。
2005年武装部队总人数约7000人,其中陆军三个旅及院校学员约5000人,空军约1000人,分驻阿克拉、库马西和塔科拉迪三个基地。海军约1000人,分驻特马、塔科拉迪两个基地。
上世纪70年代起参与联合国和西非地区组织的维和行动,分别向波黑、黎巴嫩、塞浦路斯、伊科边境、西撒哈拉、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科特迪瓦等国派驻过军队或观察员,是非洲派出联合国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居世界第五位。此外,加还派兵赴苏丹达尔富尔等地区积极参与非盟在冲突地区的调解维和任务。
外 交
奉行务实的对外政策。重点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寻求政治、经济和军事支持。谋求与邻国和平共处和相互合作,努力维护次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西非区域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合作,树立西非重要国家形象,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促进经贸合作。是非盟前身非统组织和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
【与中国关系】1960年7月5日,中国和加纳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加纳军政府单方面与中国断交。1972年两国复交。建交以来,两国高层领导人多次互访,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关系得到不断发展。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对加纳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并发表联合公报。2010年9月,米尔斯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2005年中加两国的贸易额为7.686亿美元,同比增长30.1%。
经 济
游客参观加纳埃尔米纳奴隶堡 |
由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加纳经济在过去几年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连续保持每年6%的经济增长率,成为西非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2009年年初访问加纳时说,近10年来加纳经济运行势头良好,经济增长强劲,属于非洲地区特别是西非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加纳政府重视对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使国民从中得到实惠,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2004年,加纳政府颁布第一个私营领域中期发展战略。于2010年到期。于近期公布第二个私营领域中期发展战略,以确立政府和私营领域间的伙伴关系。
2010年10月7日,加纳政府批准了新的产业政策,以转变目前以农业为主、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由产业驱动、基础广泛、公平合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促进就业,促进制造业和以农业为基础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加纳到2020年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加纳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诸如黄金、钻石、铝矾土、锰等储量均居世界前列,此外还有石灰石、铁矿、红柱石、石英砂和高岭土等。加纳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的34%,主要材林集中在西南部。黄金、可可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是加纳经济支柱。
加纳盛产可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可可的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3%左右。
加纳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薯类、高粱、大米、小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棕、橡胶、棉花、花生、甘蔗、烟草等。加纳工业基础薄弱,原材料依赖进口,主要工业有木材和可可加工、纺织、水泥、电力、冶金、食品、服装、木制品、皮制品、酿酒等。自1983年开始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后,加纳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1994年联合国取消加纳最不发达国家称谓。
文化教育
【文化】文化以本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又吸收了欧洲文化。
主管官方机构是国家文化委员会,成立于1989年。主要成员由来自学院、音乐、舞蹈、绘画、宗教等领域的16名知名人士组成。同教育机构和非官方的文化机构密切合作,执行国家文化政策,保护并促进国家文化的发展。
除文化委员会外,还有加纳语言事务局、版权署等机构共同致力于文化工作。
【教育】独立初期,恩克鲁玛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实行免费教育等政策。1988年实行教育体制改革,缩短学制,加强基础教育。政府提出“普及义务基础教育计划”,到2005年使每个学龄儿童都享受义务基础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美国、加拿大等外国援助。
1996年开始实施第一阶段义务教育和普及基础教育计划。已建成512座教工宿舍、81座教学区。2000年起实施第二阶段计划,计划兴建688座教工宿舍和69座教学区,并修缮2000间教室。初等教育入学率为81.1%,中等教育39%。
现行学制:小学6年,初中3年(以上两个阶段属义务教育),高中3年(或中等技术学校3~4年),大学2~4年。
重要的大学有6所,总共约有学生40000人,其中加纳大学、库马西恩克鲁玛科技大学和海岸角大学较为有名。另有38所师范学院,10所地方技术学院。
全国现有小学12225所、初中6418所和高中474所。2002年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为男18%,女34%。